众筹出版是按照大家的需求来出版,也是按需出版的一种形式。还可以根据众筹效果控制印数,降低库存风险,若是想在图书之外设计一些附加品,也可以预先看到效果。众筹出版的出现,无疑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创新空间。决策者可以通过众筹项目来为选题决策提供依据。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效率低下,单品种发行量下降,越来越难以满足数字时代读者的知识需求,而数字出版在自身定位、质量控制、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前途也并不美好--至少不像当初急匆匆宣布进行数字出版转型的那些出版单位所设想的那样美好。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很多出版单位只是试图把出版工作转移到互联网上,把纸质出版物变为互联网上的数字内容,而并不具备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什么?
第一自然是用户,将个体的力量汇聚起来,就能成为巨大的力量。互联网企业无不把发展用户作为核心任务之一。拿出真金白银,通过优惠、补贴等“烧钱”手段吸引新用户注册,并把用户数(尤其是活跃用户数)作为他们衡量影响力的指标就能证明这点。
第二就是服务,将用户笼络到一起,充分了解他们的习惯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始终监控服务的优劣,并及时做出反应,形成互联网独特的吸引力--用户黏度。至于其他诸如免费、速度、迭代、标签等,都是建立于用户和服务基础之上的互联网特征。
传统出版业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但并没真正盘活这些资源。一方面,出版社不像互联网企业那样了解用户的信息,不能掌握每本书的确切流向、读者的个人信息和阅读习惯,图书印数也是根据经验估算,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用户对出版社缺乏足够的黏度,很多读者在购买图书时往往通过作者、标题、简介、推荐、其他用户评价等而选择,不会优先根据出版社选择。
可见,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出版业若想突围,关键还是要从思想上向互联网学习,在“玩法”上做出改变--所以也有人说互联网的核心是顺势而为。
众筹出版带来的机遇
“众筹”是诞生于互联网的一个新兴概念。它把创意、投资、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捆绑在一起:拥有某项创意但缺乏资金的人可以发起项目,对此感兴趣的用户可以提供小额资金支持,若项目成功募集到预期额度的资金,用户便可以得到预先约定的产品或服务作为回报。
众筹出版的出现,无疑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创新空间。当出版社为是否出版某本书而犹豫不决时,可以通过发起众筹项目来为选题决策提供依据。若是在限定时间内筹集到足以保本的资金,责任编辑和作者都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坚定信念,一起把书做好。否则也可以当机立断,及早放弃效益不佳的选题。同时,责任编辑还可以根据众筹效果控制印数,降低库存风险,若是想在图书之外设计一些附加品,也可以预先看到效果。
此外,众筹平台也为图书提供了宣传机会和互相沟通的平台,不仅作者可以直接与读者互动,责任编辑也可以倾听读者的想法,甚至随时公布预览效果,再根据反馈对图书进行调整。因为此时的读者已经不再是潜在用户,而是已经预付费的消费者,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将有利于打造出更令人满意的作品。可以说,此时出版不仅会提供产品,也同时提供了服务,相比传统出版要等书印刷、发行后才能得到反馈,众筹出版有了质的改变。
在具体操作方面,编辑和作者要准备风格更适应网络的宣传图文甚至视频以打动潜在的读者,此外还要精心测算成本,避免出现筹集的资金不足以支付成本的尴尬,好在这些工作与以往相比变化不大。
目前众筹出版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除了见诸报端的案例之外,笔者所在出版社的一位作者也在出版《PVCBOT超简单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时在追梦网、众筹网发起了两轮众筹,都获得了成功。当然,这也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众筹,因为在发起众筹项目之前,图书选题早已申报完毕,确定要出版,因而相当于网络预售,同时筹款金额也不高,不到能支付所有成本的程度,不过对于能够正常发行的图书来说,也是有益的补充。
当然,若是各家出版社都把众筹出版当作图书预售手段,同时又被读者认可的话,或许这个概念真会这么演变。毕竟,京东商城的智能硬件众筹就是这么演变的,它已经完全脱离了国外通过众筹募集资金才能启动项目研发,即用户在很长时间的等待(甚至多达两三年)后才能得到产品的形式,因此基本就是做预售。
未来,如果众筹出版能与已经数字化的出版流程、印刷流程无缝对接,读者可以借助PC或手机客户端从网上实时看到图书出版工作已经进行到哪个环节,不用再苦等,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当然,这也对出版业和印刷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了无数读者的监督,每个环节都要效率更高、反应更快。
数字印刷可否为众筹出版插上翅膀
众筹出版可以说是按照大家的需求来出版(如果没有足够的需求,就无法出版),因此也是按需出版的一种演变形式。那么,实现按需出版的数字印刷是众筹出版最合适的生产操作手段吗?笔者认为这还是要由印数来决定。如果是印量小或暂时无法做出准确市场判断的小众读物,在众筹时选择数字印刷无疑是最佳的,毕竟数字印刷的成本是线性增加的,可以准确测算,将风险控制到最低,而若是印数达到一定数量级,则胶印更划算。
若众筹不止发起一轮,即把众筹当作重印征订的方式,数字印刷就是非常好的选择了。在发起项目时即使设定了较低的筹集量,也能按时、保质保量地提供图书,避免众筹最令人诟病的缺点--“跳票”。
众筹出版还有一个进化方向:不再是作者说“我想出某某书,谁来支持我”,而是有读者说“我想看某某书,谁来写”,看是否有足够多的人支持,并有人承接写作任务。若这一极度个性化的想法得以实现,按需出版将随之兴盛。
其实,互联网上各种热门的服务都不是新兴事物,而是在手段上加以创新。比如最近大战正酣的网络外卖订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过去也有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快餐)自己拥有网站,提供网上订餐服务,但是外卖App整合了资源,为诸多原来自己建不起网站的小餐馆提供了机会,最终迫使整个餐饮行业发生变革--不加入网络平台就会导致生意下降。
而事实上,出版业也已经在网络书店兴起时经历过一次变革,自那时起,可以和实体书店分庭抗礼的网店渠道出现了,只是那时还没有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的提法也还没出现,大家还是以电子商务去看待它。所以说,创新也不一定非追求颠覆性的变革,在某个局部加入一点新想法都会带来不同的反响。
现在,出版业以及下游的印刷业应该被动等待变革还是主动去思索、探索,去寻求变革?如果你有愿望,别说你没想到好点子,众筹出版就是现成的值得尝试的“玩法”--至少不会有损失,不是吗?